201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的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三项资助,其中我研究室获得两项。这些项目的获得得益于我研究室长期在超临界水堆领域的研究和取得的成就。
(1)单建强,超临界水堆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及其性能分析,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批准号:20120201110043。
(2)张 博,应用SiC包壳的超临界水堆核热耦合和安全性能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批准号:20120201120063。
“超临界水堆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及其性能分析”项目简介
采用非能动安全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核动力系统的固有安全性,将非能动安全技术应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还相当匮乏。本项目拟借鉴先进亚临界反应堆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一套有效的超临界水冷堆的非能动安全系统;采用两流体模型,研制适合于超临界水堆的两流体事故分析程序。通过与国际上已有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所开发程序的合理性;通过大量计算分析超非能动安全系统在典型预计瞬态和事故工况下的热工水力和安全特性,并不断改进和简化系统设计,得到优化的非能动安全系统的设计方案。本研究是超临界水冷堆研究的前沿课题,研究成果将为超临界水冷堆的设计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应用SiC包壳的超临界水堆核热耦合和安全性能研究”项目简介
第四代反应堆对燃料利用率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超临界水堆设计所采用不锈钢包壳中子吸收截面大,要求燃料富集度较高。同时超临界水堆采用最高包壳温度作为热工水力设计准则,而不锈钢材料热工设计裕量较小,不能很好的满足SCWR 的安全要求。避免了脆性断裂特性的碳化硅(SiC)复合材料,由于其抗高温、强辐射抗性、低的中子吸收截面等特点被认为是SCWR 燃料包壳材料的很好选择。但SiC 材料应用于SCWR 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开展较少,本研究拟采用核热耦合的方法,开发耦合分析程序,获得SiC 包壳超临界水堆设计方案燃料富集度和组件热工水力特性。开发超临界事故分析软件,对SiC 包壳组件在瞬态过程中性能进行分析,获得其安全裕量应用SiC 包壳的超临界水堆核热耦合和安全性能研究。